我非常不喜歡拍嗝,因為覺得非常花時間,但若沒有好好的拍嗝,好不容易餵的奶又會被寶寶全數奉還,所以我自已研究改良了常見的拍嗝法後,開發了適合自已,也適合寶寶的新方法。
 
傳統上,拍嗝分成下列幾種:
  1. 肩上拍背式:將寶寶直立靠在肩上,以手掌輕拍寶寶的背部
  2. 坐姿拍背式:讓寶寶坐在大腿上,以手掌輕拍寶寶的背部
  3. 坐姿轉圈式:讓寶寶坐在大腿上,慢慢將寶寶上半身作前左後右的旋轉
 
我自已實驗下來,覺得這幾種姿勢都有缺點
第一、二種拍嗝法是以拍打震動的方式觸發寶寶的橫膈膜痙攣,非常沒效率,往往拍了半小時,寶寶一個嗝都沒打出來 (謎之聲:拍不出嗝等於既浪費時間,又沒達到效果?)。而且,我的寶寶非常不喜歡誘發橫膈膜痙攣的打嗝,每次只要使用這個方法觸發自動打嗝後,他就會邊打嗝邊哭鬧。另外,這個姿勢拍嗝時若寶寶吐奶,也常常會流下來沾到你的衣褲或沙發。
 
第三種方式相對於前兩種有效率得多,效果也非橫膈膜痙攣那種一點一點的小嗝,比較像是大人打嗝時一次吐出一大口空氣,但寶寶在旋轉的過程中可能會掙扎亂動,在新生兒還是軟體動物時期很難在旋轉的過程中保護他的頸部,而且有時也會有寶寶滑落的風險。與前兩種方式相同,如果在旋轉的過程中打嗝,也會噴奶噴得到處都是,常常需要事後清潔環境 (沙發表示:我什麼時候可以洗澡?)。
 
所以我自已改良了第三種方式,變成「前後擺動式拍嗝法」讓拍嗝變得省力、簡單又有效率,作法如下:
 
首先是讓寶寶面朝前 (你們兩人面對同一個方向),跨坐在你的大腿上 (寶寶雙腳自然下垂),然後先用口水巾鋪在你的手掌上再托著寶寶的側臉 (請確保寶寶可以正常呼吸),再慢慢跟寶寶一起彎腰前傾到寶寶的身體與你的大腿夾角約 30 度時停五秒,然後再慢慢回到 90 度坐姿。如此反覆幾次,寶寶就可以像大人打嗝時一次吐出一大口空氣,就算有吐奶,也會被口水巾接住,不會到處流。
 
以彎腰前傾取代旋轉是使用相同原理催嗝:用改變肢體位置使體內肌肉互相推擠,空氣就會自已找最短路徑的出口 (向上跑就是嘴巴) 噴出。但這個方式比旋轉寶寶的風險更小,因為即使身為軟體動物,寶寶在發覺自已身體傾倒時,也會向大人一樣企圖舞動身體來保持自已的平衡,所以當你在旋轉他時,他有可能會突然亂動,這時就很難保護到他的頸部。
 
有人說在餵奶的過程中,最好每 30 cc 就停下來拍嗝一次,可是我那怕餓的寶寶在喝奶時哪停得下來,只要一停下來不到五秒就大哭,所以我都是等他喝了七、八成之後,才會停下來進行前後擺動式拍嗝,寶寶比較不會抗拒。
 
我用了這個方式之後,明顯的改善了寶寶的脹氣問題,比每天空中踩腳踏車還有用。
 
註:即使是用這種方式,也不要在寶寶打嗝後立刻讓他躺下,因為新生兒的胃賁門要到 4 ~ 6 個月後才會發育完全。太快躺下還是會有溢奶的風險,建議還是在餐後讓他呈立姿抱至少 15 分鐘以上。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不完美奶爸 的頭像
    不完美奶爸

    不完美奶爸 的部落格

    不完美奶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